如前所述,人才是游戏软件的灵魂,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更是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可以说,在制约中国游戏产业发展的因素中,人才问题最为突出。与国外相比,由于发展起步比较晚,中国从事游戏产业的人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系统、专业的培训,而更多的是自学成才,或者半路出家。因此,能够开发出高质量游戏软件的人才极度缺乏。国家863网游项目负责人,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王阳生认为,游戏基础人才的培养,从游戏产业来讲,需求最大,也最能缓解人才缺乏状况。而劳动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培训处处长王锡赞认为,除了策划、程序制作、美术设计、市场拓展、技术维护等网络游戏一线人才,游戏派生出的包装宣传推广、新闻报道、攻略指导、网络游戏管理员和职业游戏玩家等专门人才,也都处于奇缺状态。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游戏软件分会副会长刘金华认为,很多游戏开发企业尽管拥有许多普通编程、运营、服务的人才,但是综合型的高端游戏专业人才却非常稀少。特别是在开发游戏软件方面,高端人才的数量更少。尽管从游戏开发的整个流程来看,步骤并不太多,但是,能够从剧情内容创作、人物造型设计、音乐配制、软件设计,一直到游戏合成的整个过程都能够全面掌握的高端游戏人才,却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也找不着,根本就是凤毛麟角。这些游戏人才恰恰是游戏开发中的核心人物和关键人物。企业缺少这些灵魂人物,根本不可能研发出优秀的游戏软件。中国国产游戏之所以走不出克隆、模仿的藩篱,与人才紧缺的现实密切相关。
因此,要想改变游戏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情况,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培养高、精、尖通才。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许多软件企业都自行培养人才,但是,这种方法很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的。况且全面、优秀、高素质的游戏人才,绝非企业培训就能胜任,而必须有赖于社会培训机构。不过,小型社会培训机构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是短、平、快,而往往不注重全面发展,系统教育。中国专业的游戏人才培养机构不仅稀少,而且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显得比较落后。更重要的是,不论是大学游戏专业,还是社会培训机构,在游戏课程的设置方面都不全面系统,而且师资力量也非常薄弱,以致培养出来的游戏人才能力普遍偏低,企业急需的高、精、尖人才仍然很难找到。因此,游戏学院一经面世,就积极倡导全面、系统、深入的培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目前游戏人才培养的缺陷。目前,游戏学院摸索出了一整套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中国游戏人才培养的极佳的模式之一。
游戏学院自成立至今,已经成功培养出近五千名优秀游戏人才,为国内150家企业提供的人才支持,其优秀的培训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赏,而培养出的人才也为中国游戏软件的开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中邦联企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施建松曾经说过:"270多家网络公司赚钱的不到5家,原因就是缺乏一个优秀的体制进入到游戏人才培养领域。"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解决这一问题绝非游戏学院一家所能胜任,而需要整个产业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因此,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社会组织介入到游戏人才培养计划中来,构建一个高质量的中国游戏人才培养系统,助力中国游戏产业的全面发展。
第四节人才,人才,还是人才
1.中国游戏产业的"玄关"在哪里
找到制约中国游戏产业的内部症结,是我们杀出重围得以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综观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中国游戏产业发展的主要症结集中在政策扶持、市场培育、人才培养这三个主要环节上。一个游戏产业生态环境的建立和一支游戏产业大军的建立,除了必须有足够良好的市场体系,以及足够成熟的政策扶持之外,还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人才储备。但是,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具备以上三个方面的条件。
在政策扶持方面。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之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网络游戏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迫使各方重新估计游戏的社会价值。现在,政府已经在改变打压游戏产业的政策。可以预言,假如我们的游戏厂商能够再进一步,大力提高游戏制作的艺术水平和思想内涵,就有可能赢得政府大幅度的政策倾斜。
在市场培育方面。我们现在已经不担心市场经济能否在中国确立的问题。只不过,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在游戏市场规模方面与欧美相比,在GDP上的贡献与韩日相比,实在是小得不能再小。这当然有其历史原因,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正由于没有正视游戏产业的特殊性,没有对其进行有效、合理的保护,才使得游戏市场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在现阶段,要在这一方面做出大量有实效的工作,又必须大量使用对游戏行业有着充分认识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策划人才。
很显然,政策扶持和市场培育,虽然都是中国游戏发展滞后的原因,但却不是最终的原因。经过分析之后,我们认为,中国游戏产业需要解决的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其他,而是人才培养!提高游戏制作水平,以争取政策倾斜,需要人才;开发和维护市场,需要人才;哪怕是做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游戏创意,需要的也是人才!
进入21世纪,哪怕是《天下无贼》里的贼首"黎叔"都知道,"最重要的是人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游戏产业人才的匮乏,甚至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一方面,电脑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普及型的人才慢慢跟了上来,而掌握高端技术的人才仍然非常缺乏,而半路出家的技术人才仍旧不少。另一方面,从单机时代开始,中国的游戏产业就缺乏游戏策划;网络游戏发展起来之后,中国游戏产业最缺乏的仍然是游戏策划。这个严重的缺陷,使中国的游戏开发商不得不跟在国外游戏的屁股后面,拾人牙慧。此外,中国游戏人才的年青化和非专业化,也使中国的游戏缺少足够的内涵,不能赢得更广泛的人群的喜爱,从而失去很多本不应失去的中国市场份额。我们并不是没有能力生产好的游戏,只是我们没有培养出大量的高端游戏开发人才!
当前,中国才刚刚开始认识到游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社会上已有不少零散的游戏培训机构,而各大学也相继成立了游戏专业,以培养专业的游戏人才。但是,大型的专业型游戏培训基地仍然非常少。我们的人才储备甚至远远不能满足现在迅猛发展的中国内地市场上的需求,而需要向美国、日本、韩国大量引进优秀游戏制作人才。20世纪90年代,中国台湾开始自主研发国产游戏;2003年以后,中国内地的国产游戏才开始崛起。尽管在制作上,在声势上,在人气上,在销量上,在市场表现上,国产游戏似乎都还能让人满意,但是,稍加研究就会发现,这些游戏多多少少都带有外国游戏的影子。《傲世三国》的作战系统,创新之处很多,但是仍然有翻版《帝国时代》的嫌疑;《仙剑奇侠传》出世时很有中国色彩,不料到了《仙剑2》、《仙剑3》的时候,人物的造型、场景的营造,却像极了日本卡通;《盛大传奇》挂了个中国的名,但游戏本身却有不少韩国游戏痕迹。可想而知,中国国产游戏在开发方面有多少国外技术、国外策划、国外创意的含量。平心而论,由于人才的匮乏和质量的不足,真正的国产游戏还没有诞生。